close

 

 

在宅老化」是老人的心願,也是我國社福政策的大方向;扶植本土長照體系、緩和外籍看護的成長速度,更是兼具有降低失業率的政策使命。然而,無論制度如何完善,一切成效繫之於人,特別是照顧服務員與失能者如何相處,能否找到相互調適、彼此尊重的方式。因此,我們要問,政府培訓的、身為長照計畫第一線尖兵的照顧服務員,為什麼不願投入職場?


除了待遇低、勞動條件差之外,9成為女性的她們,幾乎是一人單打獨鬥處理失能者的各種難題,甚至得面對失能者與家屬「無理」的要求。她們的心聲,值得傾聽。



 


周一近中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家醫科醫生和護士,來到延平北路6段社子街一棟沒有電梯的老公寓3樓,3坪大的小客廳內堆滿了雜物,連走路的空間都沒有。



 


八十多歲的郭老先生坐在一個塑膠小椅上,仔細看,這個塑膠椅是釘在一個下有滑輪的方型木板上,因中風雙腿萎縮的他,無法站立,就用兩手滑著自製的活動椅子在家裡移動。



 


已出嫁的女兒住在大直,周六日才會來看他,獨居的郭老先生平日生活都由「中國家庭教育協進會」的居家服務員陳宜方照顧,另外包括伊甸基金會、大台北居家護理所等14家非營利機構(照顧員人數共400人),都是台北市社會局照顧服務計畫的承包機構,2009年服務人數達3,072人。



 


依照規定,案主提出申請後,由長照專員到府評估、訪視實際需求,14個工作天後照顧員就會到宅服務。但有時個案會有些「特殊」要求,例如希望照顧員力氣要夠大、會說閩南語、中午12點以前一定要把飯菜準備好,甚至提出為了省水只能用手洗衣服、不能用拖把拖地(要用抹布擦地)等苛刻要求,或者希望配合家屬時間,周六日或晚上時間才來等等,這時就得協調照顧員的人力,等待時間也可能拉長。



 


照顧服務員不是傭人



 


通常星期一、三、五早上,陳宜方會到郭老先生家服務2小時,幫他整理屋內、洗衣服、倒尿桶、擦身體、剪指甲、採買並準備簡單食物等。牙齒稀落的郭伯伯,講話不太清楚,也無法吞嚥太硬的食物,除了牛奶與流質營養品外,陳宜方偶爾會打西瓜汁或煮蒸蛋給他吃。



 


一星期前她發現郭老先生胸前皮膚紅腫、癢得難受,幫他擦了軟膏,但還是不放心,於是申請台北市的「愛心醫療」服務,請醫師來家裡看診。



 


郭老先生的公寓沒有電梯,上下樓困難,幾乎所有時間都窩在家裡,客廳旁的小房間,只放得下一張床,沒有窗戶、沒有衣櫥,老先生脾氣大、生性固執,一套套厚重西裝掛在牆上,大熱天裡,厚重衣服易生塵,女兒和陳宜方想幫他收進置物箱裡,卻被他責罵。



 


四十多歲的陳宜方,原本在超市工作,去年因工作受傷,休息一陣子。去年11月開始擔任照顧服務員,目前一星期服務7~8位案主,雖然工作時間彈性,但有時被情緒不佳、愛碎碎唸的失能老人無故責罵,卻又依規定「絕不能回嘴」,常有欲哭無淚的感覺。



 


「有時情緒很沮喪,最生氣的是把我們當清潔工或下人。」陳小姐碰過幾位態度惡劣的案主,例如一位55歲因腳跌斷上石膏行動不便的先生,叫她擦地板、洗窗戶,「還有人拿以前照顧員做過什麼來『壓』我,要我幫狗洗澡!」



 


她覺得很沒尊嚴,心裡很不舒服,「你們把政府福利當什麼?我們是受過訓練的照顧員,是來幫你服務的,不是你家的傭人。」就因工作條件差,公司人力流動率高,碰到這種態度差、不尊重人的案主,她會跟公司回報,可以刪減服務量,不用浪費政府資源。



 


維持健康為主、生活清潔為輔



 


剛開始,郭老先生也會有些不規矩的舉動,幫他量血壓或擦澡時,順手就摸她的胸部或捏屁股一把,她知道不能縱容,「我拿你當自己的父親看待,你不可以用這種隨便的態度。」她立刻離開小房間,走到客廳冷靜一下,並且告訴郭老先生的女兒,要她協助抑制老人家的行為。



 


她也知道老人家可能是因缺乏關懷才有此舉動,也常為自己的態度要如何拿捏而苦惱,但她仍會善盡服務本分,即使星期二、四沒有到郭老先生家,若天氣轉變時,她還是會打電話提醒老人家注意;而原是老煙槍的郭伯伯,以前一天要抽2包煙,在女兒和她的監督勸導下,現在已減少到一天10支煙,陽明醫院家醫科醫師也稱讚郭老先生,自理生活的能力不錯。



 


受過訓練的陳宜方清楚她的角色,「以維護失能者的健康為主,以生活清潔為輔。」她會幫脊椎開刀的患者按摩、慢慢運動萎縮的關節,還給他一個目標--自己可以爬樓梯。有時幫多年臥床的植物人按摩、洗完頭髮後,看到他閉上眼睛的舒適表情,讓她深覺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



 


因體力難以負荷,陳宜方平均一星期工作20~30小時,扣除公司的行政成本後,她的時薪約為150~180元(台北市支付230元時薪,行政成本高達21%~34%),每月平均薪資只有一萬五千多元,高時約有2萬元。



 


長期照顧政策實行多年,目的是希望失能者也能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這項耗費體力與心力的工作困境如待遇過低,還可以靠建立證照制度、分級收費加以調整,但更大的挑戰是社會價值觀的導正──尊重照顧服務員,才能讓更多有服務熱忱的人投入,成為社區照顧的支柱



 


【文章來源:台灣光華雜誌 文/滕淑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643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