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零雜物:讓生活輕盈讓心更自由

作者﹕Phyllis
什麼是你真正的目標?誰是你最值得花時間相處的人?哪些是你受商人撩撥而買下的物品?去除你不需要也不想要的,才能突顯出真正重要的。

只要學會捨棄,讓生活化繁為簡,你也可以改變現狀,擁抱清爽無負擔的人生。

想清除雜物,第一步便是做出取捨,而要做出取捨,首先得定義何謂「雜物」。對我來說,雜物就是「讓人笑不出來的東西」。例如下面幾種:

一、不喜歡的東西。
二、不想要的禮物。
三、用不上的東西。
四、待修理的東西。
五、傷感情的東西。
六、長期借放的東西。
七、瑣碎的小玩意兒。
八、難纏的文件和紙張。
九、無形的雜物。
十、多餘的房子和空間。

不喜歡的東西

很多人買東西不是因為百分之百喜歡,而是勉強將就,或覺得價格太低、不買可惜。例如口袋不夠深,所以買個次級品回來湊合著用;大減價時衣服比抹布便宜,所以忍不住買幾件湊合著穿。正因為如此,所以用的時候不怎麼珍惜,壞了也不特別感到難過。經常使用這些和自己不相襯的東西,久而久之,品味很可能會越來越糟。無論亂買的理由是貪小便宜還是著了贈品的道,這些額外花錢買進的東西,或多或少已經稀釋了你占到的便宜。

不想要的禮物

我家只有兩個人,平日少有訪客,搬進十樓中古屋前夕卻收到六人份的餐具禮盒。雖然心存感激,但這套精緻有餘、實用性不足的龐然大物,長期占用流理台下櫃的兩個抽屜,使我每回搬家都得小心翼翼地打包運送。忍耐五年,我終於將它們捐給物資中心,從此了結一段孽緣。
有位不喝茶的朋友,曾在新居落成時收到丈人送的土黃色塑膠泡茶機。他家走冷調風格,家具家電全是黑色系的進口精品,可想而知這份禮物有多麼煞風景。但他擔心長輩日後會抽查,只好勉為其難地收進櫥櫃。另一位朋友更慘,身為新嫁娘的她在收到不想要的禮物後,竟然以離婚收場。
什麼禮物煞氣這麼強?答案是一整組不請自來的紅木家具。這組公婆贈送的老派桌椅粉碎了她布置新居的夢想,其中隱含的下馬威更是不在話下。每天看見惹人厭的家具使她心頭鬱結,與公婆周旋時,先生又總像面對紅木家具事件似的從不吭聲幫腔,於是這段婚姻只撐了兩年便草草結束。

用不上的東西

很多人幻想買了運動器材就會變瘦,結果划步機、健身車擺到生灰塵,卻連一兩肉也沒減掉。很多人也以為買了英文教材就能跟老外哈拉,可是卡帶擺到MP3時代,卻連一堂課也沒讀過。你家裡是否也有才摸幾次便束諸高閣的鬆餅機、剉冰機,才玩幾次就失去興趣的跳舞機、捲髮器呢?
上述物品以前我家都有,會一直收著,固然是因為所費不貲,其實也是心想或許哪天可以再拿出來念一念。只不過,這些全是自欺欺人的想法。

價值觀清單

目前仍留在我身邊的東西,無一不是貼近我個人本質的自我表白,它們忠實地反映出我抱持的價值觀和我對日後生活的期許。於是我不禁覺得,清雜物就像心理學「完形療法」的模擬一般。
我們透過覺察自己身處的環境及對物品的取捨,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內在對話。我們在過程中體驗內在衝突,藉此修正自己對占有的認知、對過往的留戀。我們在丟棄時處理被壓抑的情緒,讓自己在不斷割捨中變得堅強。我們澄清各種物品對自己的意義,進而得到更多選擇,並有自覺地肩負起更多責任。這個儀式能使人突破僵局,成為足以與他人產生良性互動的獨立個體。
試著探索屋內物品對你而言的所有意義,真誠面對隨之浮現的種種恐懼、障礙、抗拒與災難性的期望,必要時與物品互換角色、彼此對話,你將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一如馬可斯所言,隨著個人自我形象的改變,此人將「拋棄、除去那些已不再能反映自己是誰的物件;並獲取、創造其他的東西。」於是未來的方向也就變得更加清晰而明確。

摘自 《零雜物 》方智出版社 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643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