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女人找到me time的10個方法!


 


不管在職場,還是家裡,女性總是比男性更容易操心,承受更大的壓力,專家提出女人找到me time的


十個方法,並專訪台積電董事長夫人張淑芬,分享她的親身故事。



 


[●PPT下載!] 找到me time的10個方法!立即下載分享>>


 


文.王梅  攝影.鄭佳玲


 


2010/05 康健雜誌 138期


 


美國心理學會(APA)調查發現,譬如面對失業與裁員風潮,女性焦慮的比例平均比男性高出25%。造


成女性壓力過大最主要的癥結,「認為必須對周圍許多人負責任」,而且這些受訪女性大都自認沒有足


夠的能力應付這些壓力。


 


有一個鼓吹維持平衡生活的網站「反制競爭激烈」(Rat Race Rebellion)曾經詢問女性網友,「為什麼


總是做了過多的承諾」、「為什麼不能拒絕提供好處給別人」,排名首要的理由是「我不希望傷害別人


的感覺」、「別人可能會對我生氣」;排名第二的是「他們表現出對我的信任,使我不能丟下不管」。


 


壓力管理專家露絲賴德蕾(Deborah Roth Ledley)觀察,女性常說「我這樣做會忽略小孩」、「如果


我不在,情況會四分五裂」;但真相是,當妳暫停、放下並且抽離,妳會發現「即使少了妳,世界照常


運轉,每個人依舊活得很好」。


 


壓力過大,容易危害健康。主持德州大學「大腦健康中心」的查普曼(Sandra Chapman)教授指出,


壓力會導致體內分泌可體松,造成體重上升與心臟疾病;此外,壓力也會演變為失智,「可體松這種毒


素對腦部特別具有殺傷力,會讓人記憶力衰退與注意力減低,」查普曼警告。



 


 一旦發現自己身陷重重壓力之中,實在很想掙脫,這時候絕不是把更多的事情塞進每天忙碌的行程


表,而是需要拿出一些「壯士斷腕」的勇氣,找出暫時停止、斷絕外務的「獨處時間」(Me Time),


好好沈澱與照顧疲憊的身心,才能頭腦清楚地決定接下來該怎麼走。

 專家提出女性找到Me Time的10個方法:


 


1.留一點空檔給自己


 


可從日常生活做起。譬如,每天晚上關掉手機,即使20分鐘也好;有些電話和電子郵件不必急著馬上回


覆。「沒有道理妳不能擁有自己的時間,不管妳手邊的事有多麼重要,甚至照顧生病的家人,妳都需要


時間再充電,」專家異口同聲指出。


 


檢視妳的時間表,留出一些空檔安排自己想做的事,並讓家人知道這些時間妳是保留給自己。家人需要


的是保持最佳狀態、活力十足的妳,而不是滿面倦容、毫無生機的老媽子。


 


美國在2000年曾經發表了一份頗具指標性的研究報告「問問孩子(Ask The Children)」,發現一個


極有趣的現象,許多父母因無法多撥出時間陪孩子,普遍心懷內疚,但當研究人員詢問1000名兒童「最


期許父母的一件事」,答案竟然不是多陪陪他們,而是希望父母「不要那麼累」、「減少壓力」。


 


2.放棄罪惡感


 


當妳想花點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難免會有人批評妳「自私自利」,不管是嫉妒還是惡意攻擊,忽視負


面的話,不必理會他們,更不要放在心上,妳該對自己以及愛妳的人負責,而不是對其他阿里不搭、不


相干的人負責。


 


3.找到啦啦隊


 


當妳決定採取行動改變,妳的伴侶、家人不光是站在場邊觀看而已,妳需要他們的贊成票,變成妳的啦


啦隊,甚至於和妳一起行動的夥伴。妳要讓他們了解,因為妳的改變,收穫不只是影響妳,對每個家庭


成員都有「好處」,利己利人。當他們發現妳變得更開心、更有耐心、更有能量,一定樂見於「妳懂得


把自己照顧好」。

 


4.學習說「不」






 很多女性很難開口拒絕別人,但妳答應得愈多,給得愈多,別人反而愈不把妳當成一回事,甚至對妳

予取予求、任意使喚。當別人要求妳「做這、做那」,不必有求必應,你可以改口說「已經安排了別的


事」。

 


5.不要求完美


 沒有人是萬能的,認清自己的極限,不必搾乾全部的能量,想做一百分媽媽只會讓妳更了無生趣。有


些事實在沒興趣或超過負荷,譬如燒飯洗衣、教小孩功課,乾脆假手他人代勞,或分配給家人輪流負


責。少做這些事並不會讓妳變成「壞媽媽」,況且,妳的功能不是做家裡的「傭人」,而是當家人的


「精神守護者」。


 台灣知名的認知神經學者、中央大學教授洪蘭,一年到頭演講邀約無數,她也寫書、教學、做研究,


還要為人妻、母、媳婦、女兒....。有人好奇她究竟是有什麼法寶,可以身兼多職,她坦然回說,因為她


放掉很不會做家事的這一塊。有一位朋友在過年時突然造訪,把她的家逛了一圈之後,忍不住說道:


「妳家真的很髒!」洪蘭一點也不為意,反而常當成笑話轉述。


 


6.不把孩子當「空桶」


 


孩子不是空無一物的容器,父母沒有責任要把他們全部填滿,而應把孩子視為單獨的個體,並非大人的


附屬品,讓孩子學習為自己負責。


 


成長急不來,要給孩子留白的時間咀嚼、反省、消化、吸收,而不是硬強塞給他們「妳自認為好的」。


左一個「我這樣是為你好」,右一個「你不這樣會吃虧」,只是蒙蔽他自我判斷的能力。


 


《玻璃城堡》作者沃爾斯的母親擁有教師資格,卻醉心於繪畫創作,完全不干涉操心小孩;不在乎他們


上學有沒有遲到、功課有沒有做完;也不會因為孩子玩泥巴弄得全身髒兮兮或跌倒受傷而大驚小怪;小


孩哭了不理不睬,理由是「不讓負面的行為受到正面的強化」。


 


沃爾斯在《玻璃城堡》中回憶,「順其自然」是母親最重要的信念之一,即使帶著子女餐風露宿,也不


以為意。她的母親總是說,「小時候吃點苦很好,可以令身體和靈魂對痛苦免疫。」


 


7.用減法教育


 


很多小孩的行程表不輸給企業大老闆,才藝課、補習班,從早到晚四處趕場,弄得大人、小孩叫苦連


天。不如減少孩子在外到處奔波,而把這些時間拿來做親子溝通,共同做一些有趣的事,散步、打球、


聊天、看電影。


 換一個角度想,每個孩子都學鋼琴、電腦、畫畫、作文,努力想要讓他們樣樣不輸人,結果大家會的


東西都一樣,反而變得平庸化,喪失原本的自我特質。

 


所謂的減法教育,意思是指放心、放下,但不放棄。放下對孩子成績名次的要求,放心讓他按照自己的


速度去決定快慢,不放棄他自有能力找到未來的方向。讓孩子回到原點,放了他一馬,也等於放了妳自


己一馬。


 


8.儘早學會做「甩手父母」


 


如果不想養出「不孝」的子女很簡單,就是不要把自己變成「孝子」、「孝女」。凡是屬於孩子的事,


狠心交由他們自己去跌撞摸索,不必事事張羅代勞,也不必急著去幫他們一把。24小時隨侍在側的母


親,孩子不是把妳當成用過即丟的衛生紙,就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寵物,或者黏身不放、令人厭煩


的乞丐。


 


女作家郜瑩以過來人身份分享經驗,「妳的價值不是保姆,也不是銀行提款機。」當孩子愈來愈大,母


親要逐漸退居為備胎,做一盞提供照明的燈,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選擇要走的路。


 


9.請配偶幫忙


 


妳不是家裡的「唯一」,妳的另一半或許常常被妳忽略,他們也能發揮功能,但妳包攬了全部大小事,


使他們缺乏表現的機會。


 


太太總是把另一半當成教養殺手,認為他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妳要尊重配偶管教的風格,而不是


依照妳的方式,而且請另一半代勞也可以增進父親與孩子的親子互動,孩子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


 


10.看到「自己」的存在


 


每天至少做一件讓自己快樂並且跟別人無關的事,純粹只為取悅自己。女性常常只看到別人的「需


要」,並當成是自己的「需要」,陷在做「好女人」的魔咒裡,長時間把精力放在孩子和家人身上,結


果卻變成沒有自處能力,即使把時間空出來,卻不知道該做什麼。

 


謝文宜提醒女性朋友,不妨回頭檢視過去的「未竟之志」,畫畫、旅行、學習樂器,或者簡單如泡澡、


按摩、散步、開車兜風....,一件一件去嘗試。把未竟之志當成線索,讓妳重新回味擅長什麼,找出優


點。 只要花一點點心思,總會發現喜歡做的事。

 


謝文宜從旁觀察,很多女性一旦有機會重溫舊夢,往往眼角濕潤,心有所感,「那個當年心懷浪漫夢想


的女孩又復活了!」


 


●名人專訪:張淑芬(台積電董事長夫人)媽媽要學會當「一盒面紙」


 


談起媽媽經我是有資深經驗的,因為我很年輕就做了媽媽。現在我的兩個女兒分別已40歲、44歲,三個


孫子也都逐漸長大,所以我一直在學習如何當個外婆、當個媽媽的媽媽。比如孫子誤吞珠包上的珠子,


我會勸女兒,嚴正地訓誡一頓就好,不要叨唸太多次。


 


我覺得不同階段,媽媽應有不同做法。兩個女兒還小時,我們住在國外,我嚴格規定她們回家只能講中


文,希望她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根;小學與初中都規定她們晚上10點前必須回家;到別人家裡一定要循規


蹈矩。童年是塑造孩子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媽媽的教養必須規矩嚴明。


 


另一方面,我也很保護女兒。曾經在她們小學時,有白人小孩蔑稱女兒是chink(中國佬),我立刻找來


那孩子,要求他跟女兒道歉,並且要他知道以後不能再犯。女兒一直不願我這麼做,她很擔心日後在學


校裡的人際關係。我想,當時我大概是個很強悍的媽媽吧。


 


年齡不同,媽媽的智慧不同


 


當她們進入青春期,我就不再那麼強勢地保護了,我其實知道她們開始有一些事不讓我知道,我難免感


到失落、傷心。但我也不說穿,因為我覺得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附屬於我的財產。當她們慢慢長大


了,我尊重她們脫掉對我的依賴,學習如何為自己負責。我很自知地收斂自己,慢慢放手,以稍遠的距


離,靜靜守護她們。

 


隨著她們更加成長,我更是扮演「一盒面紙」的角色,平時自在地處於角落,一定需要我時才隨手一


抽,我就飛快地去到她們身邊,與她們站在一起。

 


有一年夏令營,警察打電話要我去領回女兒,因為她們一群人聚在房舍裡大聲喧嘩,鄰居不堪其擾報警


處理,所幸她們沒有喝酒、吸毒或涉及任何違法事件。當時女兒還跟警察說,我媽咪不會像別人的媽媽


們匆忙趕來,她會擦好口紅再出門,果然我是化好妝才去領她們回來。我很冷靜,因為我知道她們會從


這次事件裡學到教訓,所以事後我也沒跟她們的爸爸(我的前夫)提及。

 


其實不論孩子幾歲,媽媽都像一個等待的港口,隨時容許漂泊的船回港休息。


 


每一個世代成長的空間、時間與資訊來源不同,所以媽媽無需為此感到苦惱,把自己的心境提昇起來,


就不會有太多掛礙。等小孩長大,回頭一看,就會明白這樣的過程。孩子長成的葉子不是母樹的影子,


他有天生的自我本質,會長成屬於他自己的樣子。


 


減少對孩子的牽掛,增加對老伴的相依


 


逐漸的,女兒們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生活,我減少對她們的牽掛,而增加對我先生(張忠謀)的牽腸


掛肚。以我們的年紀而言,老來相伴真有一種相依為命的珍惜感,以這種感覺一起生活,偶有意見不同


而產生磨擦時,我就會當下轉念,當作是疼愛孫子般的心情,看他可愛都來不及了,還有什麼好計較


呢?感恩他還可以讓我又好氣又好笑。


 


把自己縮小,火氣就大不起來,轉念非常重要,可以把不愉快轉成開心。


 


有時我先生下班回家了,飯菜擺在眼前他卻吃得心不在焉,跟他說話,十分鐘後他才回答。知道他腦子


還留在辦公室裡,我會輕輕問他:「你的心回來了沒啊?」他會說:「還沒」,他曉得我在問什麼。心


疼一個人,就不會去計較、抱怨或嗔怪他,幫他把思緒拉回來就好了。


 


我認為每個人都要學會轉念,也盡量讓自己每一天都有一個時刻完全屬於自己,打坐也好,或只是靜靜


坐著也罷,讓自己的心沈澱一下。在我未與先生結婚前,我每年都會前往尼泊爾的波拿大塔三星期,天


天聽鐘聲,逍遙自在,那就是一種有如回到心靈之家的自我沈澱。

 


現在我經常畫畫,畫畫對我的影響頗大,增加我對自己的認識。因為自小被教導要坐有坐相、站有站


相,難免覺得有拘束的框架。畫畫讓我從老師的教導裡,跳脫出來,畫自己內心抽象的思維,我這才發


現,啊,原來自己的某個層面是如此充滿「野性」。


 把自己放到社會,做公益樂分享

 


現在的我有了改變。以前日子過得鬆散,比較關心自己,有一次與法鼓山聖嚴師父一起參加座談,聽到


師父提倡新六倫與心靈環保以廣度眾生,我還是把著眼點放在自己,認為一切從自己做起就好。直到我


參加了法鼓山的「菁英禪三」。


 


第一天晚上聖嚴師父來為我們開示,那時他正處於洗腎時期。第二天下午,我遠遠看到有個衰老病弱的


老人坐在門邊陪我們上課,我突然發現那正是師父,他洗完腎又回來了,即使那麼不舒服還在關心我


們。


 


當他起身離開禪堂,我追出去目送他,對著他的背影不斷流淚,心裡承諾:「我願意」,我發願從此做


一顆小小的種子,走入社會,把快樂散播出去。現在我透過出書,與人分享我對人生的想法與經驗。


 


今年我擔任台積電志工社社長。八八水災後,我們的志工團隊協助96個受災學校恢復校園,也讓孩子們


繼續有營養午餐。由於達賴喇嘛曾叮囑我「要用智慧的心走慈悲的路」,所以我們的志工團隊還教導村


人架設網站、做產品包裝行銷,學會以自己的能力站起來。


 


我是容易暈車的人,有一次去阿里山探訪受災居民,又暈又吐,最後一公里路我只好下車步行,但當村


民看到我時,不覺得我有任何不適,因他們說我看起來很開心、神情很好。我想,心情平靜是很重要


的,平靜為我們打開一切的力量,去應付一切事情的發生,讓自己面對自己思考,過開心的人生。上天


發給每個人不同的牌,重要的不是我們拿到什麼牌,而是我們如何去打這副牌。從自我的提昇,到做公


益、樂分享,每一個時刻,都在打造自己,形成一個樂觀、開朗並且終身學習的自己。(李瑟、林芝安


採訪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643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