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的張錦輝,4年多前從勞委會退休,開始過著優閒的退休生活,偶爾因先前職場人脈邀請,幫工商團體講授工業安全的相關課程,賺些鐘點費外,生活中小小的樂趣,就是去買85度C的咖啡來喝。
這天,愛喝咖啡的他,經過售價較高的星巴克咖啡門口,猛力吸了好幾口,把咖啡的芳香吸入胸懷,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他喝不起咖啡,想要乾過癮而已;其實,一身樸素的他,目前退休的收入,足以讓他每天喝上127杯的中杯拿鐵(90元),他只是省下這筆「拿鐵因子」,另有打算而已。
自己賺「總統級」退休俸
93年10月5日,從勞委會專門委員退休的張錦輝,離開公職時,是第10職等,月退俸82000元。但是,他在34年前做對了一件事情,而且持續到現在,讓他現在平均每個月擁有新台幣30幾萬元的收入,遠遠超過他同事的退休水準,甚至小他3歲的陳水扁總統,明年退休後的月退俸,恐怕還不及這個數字。
他做對的這件事情,就是選對了一檔股票──台灣化學纖維,進行長期投資;而這檔股票的股利政策,更是他願意長期投資的關鍵因素。
34年來,張錦輝不斷加買台化這檔股票,目前已經擁有400多張,光是今年的現金股利,就抱走了200多萬元。對他而言,比過「總統級」的退休生活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把這200多萬元,繼續放在「台化」,讓他繼續變大,每年再把這些錢加買台化的股票,贈與孩子,不但可以減稅,還可以當作傳家寶,富貴下一代。
懂得王永慶 投資他就夠了
台化,是張錦輝一生中最懂的股票、最了解的企業。時間拉到35年前,也就是民國61年,張錦輝進入台化工作,當時他身為製程值班主管,看到每年公司所製造外銷的棉花、工業用布、毛毯、清潔劑,出貨狀況穩定成長,他就認為這家企業很有遠景,雖然當時台化還未上市,但是他暗自告訴自己:這家公司很有發展潛力,值得投資。
機會來了。當時公司還未上市,規定每個領班級主管可認購兩張,一張100股,每股台化面額50元,一張相當於5,000元,但是台化高層認為公司前景看好,賣給領班級主管5倍的價格,等於一股250元(一張100股,也就是認購一張2.5萬元);有些主管嫌貴沒有認購,還懷疑台化股票是否真有這樣的價值。
剛好62年因為有領班讓渡給張錦輝認購(當時他未升領班),於是他就認購了5張,加上當時兩張股票可配一張的優惠政策,隔年離職的他,等於擁有7.5張台化的股票。當時20幾歲的他哪會知道,這個決定竟然會影響他一生的財富。
「台化這30幾年來,從資本額4億元到現在的560億元,股本已經成長了140倍!」張錦輝說,「只要一天投資30元,等於一年投資1萬元,30年後,就有140萬元!」
他回憶,當時因為熟悉台化的經營型態,成為他日後投資台化的重要依據,還有一個他投資台化的關鍵因素,就是:認同王永慶這位經營之神。
「我從來沒有看過王永慶,但是我知道他很兢兢業業地在經營企業。」張錦輝說,他在台化這2年的工作經驗,讓他死心塌地認同王永慶,因為所有的企業文化與營運模式,都透露著「儉樸文化、利潤導向」的精神,這點,倒是很符合張錦輝投資一家公司的價值觀。
「我手上一張鴻海的股票也沒有,」張錦輝說,「因為我不投資自己不熟悉的股票,即使大家都說它很好,郭台銘很有經營能力,並且因此成為全國首富;可是,我不太認識郭台銘,所以,沒買鴻海。」
張錦輝投資股票的心法,傳到他兒子同學的耳裡,想要請教「張伯伯」股海心得,卻引起兒子的揶揄:「你不用問我爸爸啦,他只懂一檔股票,就是台化而已,其他的,他都不懂。」
領股利再加碼 力挺到底
雖然,張錦輝只懂一檔台化,把資金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是他徹底研究台化的股利政策,不願輕易賣它。「公司很賺錢的時候,2股還可以配1股!」張錦輝說到台化的股利政策,眼睛亮了起來,他說,這幾年來不斷配現金和股票,讓他愈抱愈開心,而且目前的現金比重增加,他照樣把所得的現金股利回頭再買台化的股票,力挺到底。
1973年10月爆發第4次以阿戰爭後,阿拉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為了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造成第一次石油危機,使油價每桶從3美元上漲至超過10美元,引發國際經濟大幅萎縮。隔年,依賴外銷的台化,也在這波石油危機受到重創。
張錦輝回憶,當時公司很多產品都無法銷出,「公司就租了附近的國中禮堂當作倉庫來囤積貨物,堆積如山。」他說,當時台化為了撙節成本,資遣了不少員工,有些還是跟他十分熟稔的同事,讓他有所感慨;經過深思,為了職涯的穩定發展,還有一家五口的安定生活,他決定轉換跑道,做個公務員。
離開台化,對張錦輝而言,是減低他職場的風險,但是,卻不表示他否定台化的投資價值。他後來已經不具員工身分,剛好面臨成家階段,於是他存錢在北縣中和買下自住的房子,但仍未賣掉台化任何一張股票,因為,他始終相信:石油危機總會解除,而台化還會再發揮經營的實力。
台化在民國73年上市,張錦輝又開始加碼台化的股票,這20年來,他積極買進。有趣的是,他只要錢存夠了,只會參考兩三天內的股價行情,就會趕緊加碼買下,買進的方式似乎像是跑去銀行定存一樣,而不是像一般投資人尋覓低檔,再一舉布局。
股利政策 讓他不願琵琶別抱
透過股票投資致富的方式有二,第一是賺差價,第二是賺股利,富可敵國的巴菲特主張的是後者。他認為,投資就是使資本流向經營良好的企業,而不是通過短期內的差價獲利。很明顯地,張錦輝投資台化的故事,正是彰顯巴菲特的投資精神。
「我看了台化30年,只要本益比在9~10倍左右,我覺得都還算合理。所以,存到可以買10張的錢,我就會買了,因為一次買1張很難看。還有,一般人都會想『景氣差的時候不想買,景氣好的時候買不到』,所以,怎麼找,都找不到最低點,永遠抓不住的啦!不如不要找買點,存夠錢就買,絕對比定存划算。」張錦輝分析,「一張台化的股價是70塊錢,乘以2%的年利率也不過1.4元,但是今年股利卻可以配4.8元,是銀行的3倍多,你說,到底要領2%,還是6~7%!」
在張錦輝的觀念裡,賺差價是另外一群人的金錢遊戲。「不該去賺差價的,最大的贏家都是大戶,可是,他們的下場也沒多好啊?你看,雷伯龍的晚景多悽涼!」根據市場人士指出,曾為股市四大天王、超級作手的雷伯龍,91年不但身體健康走下坡,還得仰賴他的徒弟幫他租屋,作為安身之處,的確很難對照他曾經日賺斗金的氣魄。即將邁入耳順之年的張錦輝,對「老雷」的故事頗有警惕,早早就把投資台化的部分資金,換成房地產,如今,除了每年的現金股利之外,還有固定的店租收入。
每年給兒子20張台化節稅
從81年起,張錦輝轉任勞委會任職,他從20幾塊錢起陸續買回台化的股票,到現在,包括贈給3個兒子的台化股票,他已經買了超過400張。前幾年開始,張錦輝開始感受到繳交所得稅的負擔,經過研究後發現,稅捐機關規定每人每年可享受免稅額100萬元給子女,夫妻兩人即可贈與200萬元不用扣贈與稅,還可減輕所得稅,所以張錦輝決定:每年約撥出150萬元、買20張台化分給兒子,剩下50萬元的部分,就看台塑集團其他股票的表現,小額買進給兒子。
張錦輝仍看好台化的未來。「大家都以為台化是紡織業、做纖維的,其實它早已轉型為石化業了。」張錦輝指出,王永慶擅長垂直整合,願意傾力精耕上游物料來源,不願受制其他業者,好比它在ABS樹脂的領域(丙烯-丁二烯-苯乙烯樹脂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ABS),台塑已經有「B」,台化也有「S」,至於「A」的部分,對台塑集團來說也非難事。
「連小沈都可以做得起來了(指沈慶京的中石化),對王永慶而言,更不是問題。」他開玩笑說,「我這樣說可能對我成大同學何昭陽(奇美實業總經理)不敬,比起奇美的料源仍仰賴外界的狀況,台化是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超越奇美的。」
戒貪婪恐懼簡單才能致遠
巴菲特的一生尊崇理性、穩妥而簡單的投資哲學。當別人問他,什麼是在多變的股市中依然賺錢的法則中,最不容易做到的,他說:「樹立一個正確的投資觀念,然後堅持實行。」他解釋說,很多人之所以在股市中失敗,就是因為貪婪與恐懼,因為這樣的人性弱點,不能長期持有「注重內在價值的股票」。
回顧張錦輝投資台化的歷程,就像是一個符合巴菲特投資心法的縮影。儉樸又富有的張錦輝,繼續過著他原有的生活,喝85度C咖啡、開著裕隆的舊車、一輩子都買台化的股票,他笑著說,「我不知道巴菲特在做什麼,我就是這樣。
留言列表